完美体育-贝蒂斯中场罗卡因脚踝手术缺席欧协联决赛 西媒确认其为队内唯一伤缺球员
8
2025-08-10
中国足球新星胡荷韬在成都蓉城队的训练间隙,首次以大学生身份接受媒体专访,这位19岁的边路快马刚刚通过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进入成都某高校,开启了“学生球员”的双重身份,面对镜头,他完美体育坦言自己“和所有新生一样,对大学生活充满幻想”,甚至兴奋地聊起了校园周边的海底捞69折学生优惠,展现出不为人知的烟火气一面。
作为2022赛季中超最年轻的进球者,胡荷韬的足球天赋早已得到认可,但鲜少有人知道,他在签约职业俱乐部前,曾因学业与训练的平衡问题一度陷入纠结。“小时候总听教练说‘踢球也要读书’,现在真的成了大学生,反而有点手忙脚乱。”他笑着回忆开学第一周走错教学楼的窘境。
校园生活给他带来了全新体验:早晨6点的晨跑被早八课取代,更衣室里的战术板变成了教室里的PPT,尽管俱乐部为他定制了弹性课表,但胡荷韬坚持和普通生一起参加军训。“站军姿比踢全场还累,但认识了不同专业的同学,值了!”他特别提到室友——一位计算机系的电竞爱好者,“他教我打游戏,我教他练盘带,现在全宿舍都成了蓉城队球迷。”
采访中最生动的片段,当属胡荷韬聊起校园美食,被问及“最想尝试的大学生专属福利”时,他脱口而出:“海底捞69折啊!队友们都说这是入学‘必修课’。”他透露,已和同学约好周末去“打卡”,“就是得盯着训练饮食,可能只能涮清汤锅。”这番接地气的回答瞬间拉近了与年轻球迷的距离。
这种“平凡快乐”正是俱乐部鼓励的,成都蓉城青训总监李明表示:“职业球员需要社会经验,和同龄人吃火锅、抢选修课,能帮助他理解球迷的真实生活。”这种理念也体现在球队安排上——胡荷韬的宿舍未被特殊化,他需要自己抢洗衣机、在食堂排队,甚至为小组作业熬夜。
如何兼顾训练和学业?胡荷韬展示了手机里密密麻麻的日程表:周一三五下午返校上课,其余时间跟随一线队训练;比赛日若遇考试,俱乐部会协调缓考,他的专业(运动人体科学)也经过精心选择,课程内容与运动康复、营养学直接相关。“学解剖时看到肌肉结构,突然就明白教练说的‘发力链条’了。”这种理论实践的结合让他进步显著。
不过挑战依然存在,期中考试前,他曾因客场征战错过复习,最终在返程高铁上通宵看书。“比踢点球压力还大,”他调侃道,“但教授知道我的情况后,主动安排了线上答疑。”这种包容让他感动,也让他更珍惜学习机会。
尽管戴着“职业球员”的光环,胡荷韬在校园里却极力低调,他婉拒了学生会邀请的迎新晚会表演,却悄悄报名了校园足球联赛的裁判志愿者。“想以普通学生身份参与,而不是被当作‘特邀嘉宾’。”这种态度让他迅速融入集体,同学们口中的“胡球星”渐渐变成了“老胡”。
有趣的是,他的存在无形中推动了校园体育热,该校体育老师透露,足球选修课人数同比增加40%,“很多学生说是因为胡荷韬选了我们学校”,对此,他有些不好意思:“其实咱们学校女足更厉害,上周我刚被她们过了三次……”
对于职业规划,胡荷韬目标明确:“短期要帮蓉城队冲击亚冠,长期想考教练证,未来也许能带大学生队。”他特别提到日本球员长谷部诚“边踢德甲边读MBA”的经历,“证明职业和学业不冲突,关键看时间管理”。
随着采访结束,胡荷韬匆匆赶往下一堂课,背着双肩包奔跑的背影,与校园里其他赶课的学生并无二致,唯一的不同或许是,他的包里除了课本,还装着明天对阵上海海港的战术笔记。
在这个秋日的午后,海底捞的69折优惠、抢不到的图书馆座位、小组作业的DDL……这些再普通不过的校园片段,正与绿茵场上的冲刺、射门、欢呼一起,交织成中国体教融合的新叙事,而胡荷韬的故事提醒着我们:顶级运动员的成长,从来不止于金牌和纪录,更在于那些与同龄人共度的、热气腾腾的人间日常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